昨天講完這場「擺脫情緒勒索」講座,立刻瞬閃衝去練團。雖然行色匆匆,但是講這場還是很過癮的。
這場參加的朋友反應都很熱烈,而且問了很多問題,讓我覺得對於觀念釐清與實行「#擺脫情緒勒索」是有幫助的。其中,有許多人時常覺得困惑的問題就是:
「會被情緒勒索的人(我們),應該也是有問題的吧?不然怎麼會被情緒勒索呢?」
對於這件事情,我的看法是:
情緒勒索者與他人互動、提出要求的方式,可能是類似的;也就是說,他可能對很多人都會這麼做。
而被勒索者正好有 #低自我價值 的習慣,所以中招。
但是被勒索者,並不是遇到每個人,都會「被勒索」。的確,被勒索者的確有一些特性,例如比較習慣討好、習慣滿足他人需求,在意他人的看法與評價等。可是,如果有這樣特質的人,遇到了一個「#情緒界限清楚」的人,界限清楚的人並不需要對方做那麼多的討好跟滿足需求,而他也會讓對方知道:「其實 #我很重視你的感受, #我的情緒是我自己的責任。」
那麼,情緒勒索就不容易發生。
但如果「情緒界限不清、習慣讓他人承擔情緒」的人,遇到「容易討好、自我價值低」的人,就有可能把自己的需求跟情緒丟到對方身上,要對方承擔,而對方的特質,也會因而承擔,於是就可能形成「勒索者-被勒索者」的情緒勒索循環。
事實上,我一直希望,「 #情緒勒索循環」這件事,不是淪於一種「是誰的問題」、「誰對誰錯」的討論。
我在意的重點是: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特質與需求,而我們的 #不安全感,造成我們習慣用這樣方法與他人互動,而這種方法可能是會 #傷害關係 的。那我們能不能開始有所覺察,然後,為了關係、為了自己,#開始做一些改變?
處在一段被勒索的關係,其實是很辛苦的;而如果被勒索者還要承擔「我是有問題的」,那就跟自己平常的習慣一樣:
「被別人勒索、沒辦法滿足別人的需求,都是我的問題」的自責習慣。
但其實,我們卻忘記了:#是有人不會勒索你、不會用這樣的方式對你的。
所以,硬要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,可能不是這麼適合情緒勒索關係的循環。但必須誠實地說,我們都有一些特質,可能使我們容易成為勒索者或被勒索者。
如果把這互動當成「加害者與受害者」,固然對關係沒有幫助;但如果要歸咎成「會被勒索你也有問題」,那其實是對被勒索者的 #二次傷害。
尤其,如果被勒索者對自己這樣說,那麼傷害更大。
我認為,了解這個循環怎麼發生,與「勒索者、被勒索者」彼此特質是什麼,並不是為了互相怪罪,而其最重要的目的是:
當我們能夠了解自己,覺察自己的感受,也會更容易幫助我們自己擺脫這個循環。
分享給大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#工商服務:
接下來我們還有三場建立情緒界限系列講座,
分別針對工作 #職場、 #親子、 #伴侶 這三個領域,會更深入地提到這三個場域的特殊性與困難,並有更具體地操作與練習,幫助我們擺脫情緒勒索!
團報或報名多場都有優惠唷!
★【擺脫 #情緒勒索--情緒界限講座】 心曦心理諮商所
課程資訊:https://goo.gl/cmZLRg
報名網址:https://goo.gl/LxdQ1e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情緒勒索:那些在伴侶、親子、職場間,最讓人窒息的相處》
博客來 goo.gl/CKxud7
誠品 goo.gl/xZSftl
讀冊 goo.gl/z2YUhX
金石堂 goo.gl/8sbRGX
各大實體書店均可購買
★【#小憩時光】諮商師與你聊聊職場、家庭與愛情
詳細資訊與報名:goo.gl/BNl9Sp